混凝土找坡環節需注意
混凝土找坡是建筑工程中確保排水順暢、結構穩定的關鍵環節,常見于屋面、地面及道路施工。施工過程中需從設計、材料、工藝到養護把控,以下為具體注意事項:
一、設計階段
坡度合理性
根據排水需求確定坡度(如屋面一般1%-3%,路面0.5%-2%),避免坡度不足導致積水或過陡引發沖刷。
明確排水方向,避免局部低洼或反向坡,必要時設置集水溝或排水口。
標高控制點
提前標注關鍵位置標高(如排水口、結構邊緣),確保施工時定位。
二、材料與配合比
混凝土性能
選擇合適強度等級(如C20-C30),骨料粒徑不宜過大(≤40mm),避免影響坡度平整度。
控制水灰比(一般≤0.5),過稀易導致離析,過干影響施工性。
添加劑使用
可摻入減水劑提高流動性,或緩凝劑延長操作時間,但需經試驗驗證。
三、施工工藝
模板支設
模板牢固性:確保模板支撐穩固,防止澆筑時變形。
標高準確性:利用激光水準儀或拉線法校核模板頂標高,誤差控制在±5mm內。
澆筑與振搗
分層澆筑:坡度較大時,分段澆筑并控制每層厚度(≤30cm),避免塌落。
振搗適度:采用平板振搗器,避免過振導致骨料下沉、表面浮漿過多。
表面處理
初凝前收光:用抹子反復壓光,消除表面裂縫,同時保持坡度順滑。
二次壓光:終凝前進行,封閉毛細孔,提高耐久性。
施工縫處理
盡量減少接縫,須留縫時采用企口或梯形縫,并鑿毛處理后澆筑。
四、養護與保護
保濕養護
澆筑后12小時內覆蓋塑料膜或灑水,養護≥7天,防止干縮裂縫。
成品保護
避免人員踩踏或堆放重物,未達到設計強度前禁止車輛通行。
五、質量檢查
坡度檢測
使用水準儀或2米靠尺檢查,允許偏差±10mm(屋面)或±5mm(地面)。
表面平整度
目視無凹陷、凸起,接縫處高差≤2mm。
強度回彈
抽檢混凝土強度,確保達到設計要求。
六、常見問題預防
積水處理:發現局部低洼及時用同配比砂漿修補。
開裂控制:設置溫度縫(間距6-9m),避免收縮裂縫。
排水口保護:澆筑時預埋排水管,防止堵塞。
七、特殊場景注意
屋面找坡:優先選用輕質混凝土(如陶?;炷粒p輕荷載。
寒冷地區:摻入防凍劑,覆蓋保溫材料防止凍融破壞。
通過嚴格把控設計、材料、施工及養護環節,可有效保證混凝土找坡質量,延長工程使用壽命。
返回列表